91酷站 > 社会 > 正文

​学“给排水”的张雪峰,帮你孩子规划高考志愿,能相信吗?

2025-04-16 21:18 来源:网络 点击:

学“给排水”的张雪峰,帮你孩子规划高考志愿,能相信吗?

#如何看待张雪峰老师近期争议#先声明一下,我是张雪峰老师的“粉丝”。如果标题让你误以为我要批判他的话,可能让你失望了,你可以划走了。

再声明一下,我和张雪峰非亲非故,也不是他公司的人。确切的说,我是他很多观点的“粉丝”,也是他“相声级”幽默的“粉丝”,更是他敢讲真话的真性情的“粉丝”!

首先,我非常认可他说的“报志愿要选有专业壁垒的专业”。

什么叫具备“专业壁垒”的专业?举例说明,比如张雪峰老师上大学的专业“给排水”,这种专业就具有“专业壁垒”。这个专业学的就是城市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建筑给排水。四年的学习,内容涉及非常的多,专业性非常强。

所谓壁垒,简单的说:没学过的人,基本不可能涉足;横向相关专业的人,也很难跨界取代。比如学“建筑工程”的学生,不太可能胜任给排水专业的工作。

这个专业,你经过4年学习,

——可以进入施工企业,做给排水专业的工程师,负责现场施工和技术管理;

——可以进入设计院,做给排水专业的设计师;

——可以去施工监理企业,负责给排水专业的监理工作;

——可以去房地产企,负责开发项目工程管理中给排水分项工程;

——你也可以去到某些专业技校或者职高,当相关专业的老师;

——还有一些政府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工矿企业、科研单位等等。

其实,这就是俗语说的“一招鲜,吃遍天”。类似这样的专业还有很多,理工科居多。

当然,这种观点从根本上说,是“就业导向”,一切为了就业。

请问,为了就业前途去选择大学和专业志愿,有什么错吗?也许有人说,这也太功利了吧?年轻人应该有理想,应该按照兴趣来选择专业!如果你是这种观点,那么我就问你一句:如果是你的孩子,同时有两个专业摆在面前,一个是孩子没感觉却很容易就业,另一个是孩子特喜欢却很难就业,你怎么选?你如果说随孩子喜欢,那只能说“你家有矿”!

张雪峰的观点,是他多年从业经验的总结,背后一定有着大量数据和案例的“积累”。这些积累,面对的是普通人家的普通高中生,或者更适用于普通学生。

他说的是专业的观点,是基于社会现实的观点,是“大实话”!

第二,他说有些文科专业不值得报考,或者说不好就业,这个观点我是部分赞同。

这个观点,被有些人放大成“文科无用论”。我觉得,这不是张雪峰的本意。

我之所以部分赞同,主要是本人对众多的“文科”专业也不是门门清楚。但是,对于有些文科专业还是了解的,也遇到过很多“文科专业”的人,也了解他们对于自己专业的评价。

其实,张雪峰关于文科的观点本身,还是就业导向,说的还是很多“文科专业”没有专业壁垒,很容易被人跨专业取代!

大家琢磨一下张雪峰老师本人的专业和成功经历,难道不是这种观点的“最佳注解”?

大家请看,张雪峰大学所学专业是“给排水”,妥妥的理工科,妥妥的有“专业壁垒”的专业。但是,他从事什么工作?是不是妥妥的“文科专业”的职业?

他的职业,宽泛的说,就是咨询业或者是“培训业”。从细分领域来说,是考研规划和辅导、高考志愿规划和辅导、就业规划等领域,这是咨询业中一个很热的“赛道”。他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学生,凭着与行业毫无联系的专业身份,还是做到了“赛道”顶流!

他自己作为案例主角,至少可以说明很多“文科生”做不到的事情,他一个理工科学生做到了!

第三,有些人说他哗众取宠,为了流量只看钱,一场演讲挣800万。一堂课挣800万我相信,凭知识、挣流量、挣钱也是天经地义,哗众取宠不过是见仁见智罢了!

为什么我相信他一堂课可以挣800万呢?本人有个硕士同学,当年就是培训行业的讲师。这是在2007年,他自己有个两三人的小团队,因为他要和我们一起上课学习,他只是每个月有两个周末外出讲课,每次课除去团队工资和其他成本,净赚约一万。每堂课,只面对20人左右,平均听课人的费用约1000元(他自己每个人挣500,另外一半给团队)。

那么我们再来看张雪峰,他可是“顶流”,每张门票收1000元贵吗?他培训的领域,可是关系到人生的选择,肯定有大把人愿意付费!一个人1000,10人1万,100人10万,1000人100万。一个会场2000人就是200万。如果同时开启视频会议开4个分会场,或者在一个万人体育场,收入800万是完全可能的!这是他的能力,无需眼红,只要正常交税就行,对吗?

关于高考报志愿,本人也有很深的感触。我想说,现在的家长和学生很幸福,有那么多的网络资讯可以获得,还有这么多咨询机构给专业意见。我们90年代高考报志愿,主要就靠着一本所谓大学介绍大全,想想很可笑,其实就相当于现在每个大学官网主页的概况简介。然后就结合一些亲朋好友、老师及其他过来人的意见,“懵擦擦”地就填报了志愿。

这里有几个观点供大家讨论和分享:

1、考大学,有时候最主要的是要“有学可上”;

2、上大学最重要的可能不仅仅是学习一个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一套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3、大学专业并不能“一报定终生”,现实中有太多人从事的不是“本专业”,跨专业深造和就业的现象也比比皆是。

说到底,还是现实社会“卷”的太厉害了!家长和学生对未来有深深的焦虑,这才造成了大家对张雪峰的观点如此关注!哎,谁让人家是“顶流”呢?

最后,跟张雪峰老师开句玩笑:小张老师,真的要保重啊,还等着听你的单口相声呢!你是给排水专业说相声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