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酷站 > 社会 > 正文

​印欧语言故事之吐火罗语:高僧鸠摩罗什的母语

2025-04-18 00:31 来源:网络 点击:

印欧语言故事之吐火罗语:高僧鸠摩罗什的母语

情景喜剧片《闲人马大姐》151集、152集中,马大姐想学点古怪的东西,以便和就读于老年文化大学的邻居孟大妈较劲。在学习了《诗经》、宇宙大爆炸、逻辑悖论等学问而无效之后,终于靠向前楼“顾教授”学来的几句“吐火罗语”,彻底镇住了孟大妈。孟大妈佩服得五体投地,马大姐谦虚地说:

我这点儿哪行?吐火罗语有A、B两种。前楼的顾教授也只懂一种。两种都懂的,只有北京大学的季教授。

(吹牛逼进行时的马大姐)

1890年,英国军官鲍威尔(Bower)在新疆库车地区发现了写在桦树皮上的吐火罗语文书。之后,十九世纪末迄二十世纪初叶的这20年中,德国、法国、英国、俄国及日本的中亚探险队发现许多吐火罗语的写本断片,大量的吐火罗语文献被带出了中国西北,大多数被保存在了柏林和巴黎。

(吐火罗语写本)

人们起初不知道这种语言的名字,是德国语言学家缪勒在吐鲁番出土的吐火罗语剧本《弥勒会见记》的回鹘文译本中找到了证据,发现这种古代印欧语言被古代回鹘人称为“吐火罗语”。

随着出土文物的相继问世,新疆各地发现的吐火罗语言文献多了起来,且呈现着差异。语言学家们将之区分出A和B两种方言,A方言流行于焉耆和吐鲁番,B方言流行于库车。后来,在吐鲁番和焉耆也发现了用B方言抄写的文书。

吐火罗语A被称为焉耆语,而吐火罗语B被称为龟兹(库车)语。

吐火罗语有一个神奇而独特的特点。

研究印欧比较语言学的学者们根据“一百”读音的不同,将印欧语系诸语言做了一种分类,古希腊语、拉丁语、凯尔特语等一百以K音开头的语言,属于印欧语族中所谓的Centum语群,一般在较为靠西方的地域,而偏东方的阿维斯塔语(古伊朗语)、梵语等语言中的一百以S音开头(梵语是sata,参见A.F.施坦茨勒《梵文基础读本》第38页)

吐火罗语作为一种最为靠东的印欧语言,却是一个例外:吐火罗语A(焉耆语)中的一百是kent,吐火罗语B中的一百是kantan,是如假包换的本应在西方的Centum语群。

(吐火罗语使用婆罗米字母)

吐火罗文作为中亚细亚的语文,在中国境内却属于印欧语系,在地理上与印度、伊朗接近但在语言上却更接近欧洲人使用的印欧语言。从这个角度着眼,会发现古代中西方民族迁徙、语言发展、文化交流的诸多意义深远的课题,从吐火罗语引申出来的吐火罗学作为一种文化纽带,具有联结各大文化的象征意义。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高僧、翻译家鸠摩罗什是龟兹人(严格来说他是印度父亲和龟兹母亲的混血儿),他的梵语和汉语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但是他的母语极大概率就是吐火罗语B(龟兹语)。

季羡林先生在哥廷根大学的求学时代的一位主要导师西克(Ernst Waldschmidt,1866-1951)教授就是吐火罗语研究专家。

西克1921年到哥廷根大学任梵文教授。他早期以研究《吠陀》而著名,后来由于参加了中亚古卷文字的破译而转向吐火罗文研究。在1903到1914年中间,柏林民族学博物馆派出四次考察队前往新疆地区,考察队在格伦维德尔(Albert Grünwedel)和勒柯克(Le Coq)的带领下带回了大量的古文献和实物,其中有大量的用不同文字写成的残卷。这些残卷出自公元一世纪,具有很高的价值。柏林大学的梵文教授召集了若干年轻的梵文学者开始研究这些残缺不全的手卷。西克也参加了这一工作,他负责解读一组主要用婆罗米字母写成的残卷,他与助手西克灵(Wilhelm Siegling)很快读通了这一语言,并证明了此种语言为一种印度日尔曼语言,将其命名为吐火罗语。西克又经过数年的努力,于1931年出版了《吐火罗语语法》。关于此书,季羡林说:

这一本五百多页的大著就成了欧洲学术界划时代的著作。一直到现在研究中亚古代语言和比较语言的学者还不能离开它。

(吐火罗语和吐火罗文并不是完全重叠的)

季羡林先生在德国从西克教授这里学习了吐火罗语,也使得自己成为这一绝学薪火相传的一部分。

季羡林先生后来如此回忆:

老师对语法只字不讲,一开头就念原文……吐火罗语残卷在新疆出土时,每一张的一头都有被焚烧的痕迹。焚烧的面积有大有小,但是没有一张是完整的。我后来发现,甚至没有一行是完整的……这一部文法(指《吐火罗语文法》)绝不是为初学者准备的,简直像是一片原始森林,我们一走进去,立即迷失方向,不辨天日……

原卷残破,中间空白地方很多。老师讲后,我们要跟踪查找文法和词汇表。

在季先生的耄耋之年完成了生平最长最艰巨的两部书,其中一部就是对用吐火罗语A方言写就的《弥勒会见记》剧本的译释,长达数十万字(还有大量无法统计的英语部分)。这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吐火罗语弥勒会见记能够和回鹘语的文本对勘)

但如果因此而感叹:季羡林之后,吐火罗语怎么办?未免也是杞人忧天。

复旦大学毕业的潘涛先生,因梵语的学习而从物理系转行进入印度学领域,目前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印度日耳曼语言学系博士生,其硕士论文就是吐火罗语方向,其博士论文研究吐火罗语诗律和词源。

(潘涛博士在复旦大学的《梵语历史语法》讲座)

江山代有才人出,天道本来就是如此。